文章来源:金华晚报 发布时间:2011-06-10 点击率:1961
这两天,记者在考场门外转悠了很久,没有大的发现,但也确实有了一些小小的收获。
忘记带准考证、铃响后飞奔进考场,这样琐碎的事情,每年都有。等待在考场外的家长一年比一年少了,金华八中门口发小广告的人也都知道,“考场门口发传单招人嫌,还是去论坛上发帖子好”。考生还没有走出考场,试题的内容早就出现在了微博上,这些都是今年考场外的一些新变化。
微博掺和了高考
今年的高考,考场外明显比考场内热闹。这一切都是因为微博掺和了高考。
语文考试还没结束,作文题目就在微博上炒得火热,网上掀起了一场规模浩大的高考微作文大赛。不少考生交卷后,也纷纷掏出手机在自己的微博上播报心情。
考生“精灵”说:啊!高考就这么结束了?两天下来,一点感觉都没有,完了,考完了,好像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轻松啊!
从“祝福考生”、“点评考题”、“考完了怎么疯”,微博把能掺和的事情都掺和了。高考对于考生来说,是一种历练,也许还是一种煎熬。但是对于社会上更多的人来说,则是一种集体记忆的宣泄。
博主“高考记忆”说:李雷和韩梅梅,多少人还记得?高考会成为一个记忆,在每个人的心里,留下一个深深的烙印。这个音乐,每次听到都会想起当年卡带机的时候。羡慕你们,每一个还享受这个时光的同学!
在新浪微博上,谢娜的一则微博被热转:有一种填空题叫完全不会,有一种选择题叫看起来都对,有一种计算题叫边做边流泪,有一种应用题叫做起来崩溃,有一种考试范围叫“整本书都要考”……有一种考试重点叫“我讲过的都是重点”……有一种伤心叫我想我妹、欲哭无泪。
毫无疑问,微博使得高考成了一种消费品。
高考改变了什么?
今年高考,汤溪中学有一名考生拄着拐杖进入考场,他的名字叫金艾。
金艾两岁时,被社会福利院收养。因为右手和右脚残疾,他走路全靠一根拐杖支撑,平时走远路的时候,需要摇着车子。
汤溪中学校长丰建林说:“金艾是个很要强的人,当时他中考考了574分,尽管和汤中的分数线还差几分,但是学校十分欣赏他的精神,考虑到他腿脚不方便,就破例让他入学,并且免收学费。”昨天,金艾走出考场接受采访时,面对镜头一脸自信。高考对于他来说,是人生的一次转折。
这几天,在微博上同样流传着另一个关于高考的故事。说有一个湖北小伙在北京一建筑工地当小工,偶然间,他跟在建写字楼的设计师聊天,没想到他们竟然都是1992年参加高考的,那时候全国统一试卷,湖北民工考了515分落榜了,设计师在北京考了497分,上了建筑工程大学。N年后,两人的命运竟是如此差异!
这是微博上的一则故事,真假已经难以考证,但是这样的事情确实存在。
什么改变了高考?高考又改变了什么?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不过,南科大教改实验班45名学生未参加高考一事,似乎跟它有点搭边。
正如南科大校长朱清时所说:孩子们的拒考并不是对整个高考制度的否定,高考在当下比较起来仍然是唯一相对公平的选拔方式,但是不能“一刀切”,教育制度应该允许百花齐放,而南科大就是这百花齐放中的一朵小花,一棵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