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统一教育网首页 | 收藏本页

韩方奕、药家鑫的双面道德

韩方奕

被害民警

不出意料,大连版“李刚门”发生后,《京华时报》刊发报道:“同学称其为人低调人不坏”。韩的同学接受采访时称,韩平日跟同学很少发生矛盾,在北京没车,基本都住在宿舍。

虽然个人以为,平时老实和凶残杀人两者并不对立,但也很能理解这类报道的良苦用心。这个逻辑是:娃是好娃,这次栽了。但照这个逻辑推理下去,我们身边每一个看似和善低调的同学朋友,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把别人捅上几刀或“扒掉层皮”——这是不是有点太过可怕了?想到这里神经再坚强的人也不由得一身冷汗。

韩方奕涉嫌暴打协警、打死警察是真实的,同学口中“他显得很成熟、沉稳,性情也随和”大概也是真实的,这两种真实在一个人身上和谐共处,并不矛盾,这是其人的双面道德,一种是隐藏的暴戾性格,另一种是习得的良好道德,试图用一种真实去否定另一种真实,那是典型的考试逻辑:一个人平时成绩好,那考试也多半不差;考试成绩好,那就代表这门课优秀。然而,用这种逻辑判断一个人的道德是非常危险的,这是将德育视为一门学科技能,而不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

当然,韩方奕、药家鑫可能只是两个极端的个案,但现在我们身边,德育越来越狭窄,变成仅是学校中某些老师的事。一些家长认为自己工作忙,付了学费,把孩子送到学校,学校有义务把孩子教育好。在学校,学校认为教学工作繁忙,专门配备了德育教师和班主任,所以德育成了德育老师和班主任的事。在这种现实下,德育教育并未贯穿于生活和每天的课堂,而仅仅变成升旗仪式讲话和公民课练习。这种“德育专业化”的目的,是试图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而最终却将德育责任完全落实到德育教师身上,其实质是将德育从日常生活和一般课程中排除出去,这无疑是非常可怕的。

这种考试式的道德,是非常脆弱的,因为这种“学习”的本质,并不是出于人提升自身素质的内在需求,而是为了表面上待人接物顺畅——这本来是人道德完善后自然而然的效果,但在这里却成了所追求的最终目的。这种功利性的诉求,无疑是脆弱、外在而无法持久的。韩方奕、药家鑫们的双面道德,在平时可以依靠他们的意识维持着表面平衡,而一旦遭遇突发事件,脆弱的表面道德很快就会崩溃。

所以,这又回到了“知行统一”上来了。道德是学来生活的,关乎自身的内在素养,而不仅仅是为了给别人一些好印象。

 新闻背景:北京艺校生大连打死交警 曾是职业球员

编者:赵玉成

我也来说两句

请先登录,再发布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会员评论      (已有评论 4 条)

1 楼      会员:liuchao      发表时间:2011-05-25

这样的孩子是家长捧出来的!因为家长的管教的关系,导致孩子的以后发展类型。 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希望各位父母,多多的和孩子沟通,多多的了解孩子。

2 楼      会员:changjun999      发表时间:2011-05-24

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我认为执法者应该改变一下执法方法。不是简单的处罚,而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某种情况下执法者和被执法者成了“以处罚代教育”的刀下之鬼。

3 楼      会员:168zyk      发表时间:2011-05-20

年轻、可惜走错了路。

4 楼      会员:wsw1818      发表时间:2011-05-19

唉,现在的孩子咋了

你认为怎样管孩子会好点

查看结果

统一教育网简介 | 服务价格说明 | 产品价值 | 合作企业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企业荣誉 | 财富系统 | 网站地图

{*客服专线:400-186-1913 *}   技术支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资源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8232 | 网站视频由中国青少年广播网提供托管及播放服务

京公网安备110101002611号 | 京ICP证110556| 京公网安备110105002037号| ICP证:辽B2-20130063号 |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Copyright © 2008 - 2025 统一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