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2-24 点击率:2820
从2月25日开始,复旦大学自主招生面试即将举行。这几天,不少准备参加面试的高三学生有点烦,因为自己所报的专业其实是父母或从众的想法,担心面试官问起“点中死穴”,只好绞尽脑汁“编理由”。
复旦自主招生进入面试倒计时,卢湾区某示范性高中高三学生小姜透露,过来人传授经验说面试中问到“为何要报考这个专业?”的频率很高。”这次,小姜报的是经管专业,由于是父母要求自己报考,若自己说“感兴趣”,又担心考官深入问,发现自己根本“没兴趣”露馅。若说“爸妈要求的”,显得自己很没主见;说“以后年薪百万”,怕考官认为太功利。
像小姜这样的学生还不在少数,迫于父母之命难违,不少学生对所选专业“缺乏想法”,无奈之下,只能编出些冠冕堂皇的理由。
这个问题本身暴露出目前存在于考生中的选择专业志愿问题,很多考生的专业志愿都是由父母选择,自己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或者不参与选择,这在历年的高考志愿填报中表现很突出。 ”高考志愿咨询专家熊丙奇教授分析说,这种专业志愿选择,会对学生未来的学业和求职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但并没有引起家长和学生的注意。在熊教授看来,自主招生的一个用意是,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但遗憾的是,还是有很多学生放弃了选择,把选择权给家长,另外的一些学生被迫服从家长选择,这是需要在今后的志愿填报和自主招生中,加以调整和改变的地方。 ”
对此,熊教授建议,对于已经没办法改变的学生,应该适当地对家长帮自己填报的专业进行了解,当然,不是死记硬背专业介绍或该校这一专业的特点,而应该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看能不能找到与这个专业的结合点;另外坦然地告诉教授选择专业的过程,毕竟我国基础教育缺乏职业规划教育,很多学生把更多精力用于与高考科目相关的知识学习,没有明确的兴趣也是实情,教授们不会不结合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来评价学生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