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近日发布今年高考招生工作规定,按规定,考生在申请报名、提交相关证明材料时必须签订诚信承诺书,承诺本人所提供的证明材料客观、真实、准确,承诺参加招生考试时遵守有关管理规定。
与对于其他事项的承诺一样,对诚信报名、诚信考试的承诺也应当发自于考生的内心。一个人无论承诺什么,只有这种承诺是其真实意愿的表达,才能对他产生内在的约束力。否则这种承诺很可能是不真实的、违心的表达。如果一个考生原本对自己的诚信怀有充分的信心,那么强制他再承诺一回就没有必要,甚至可能徒增反感;而如果一个考生原本缺乏诚信报名、诚信考试的坚定信念,那么,一定要强制他承诺诚信,很可能只会促使他心安理得地说假话,刻意作出虚假的诚信承诺。所以,推行“高考诚信承诺”应当重在倡导、引导,而不应当带有强制性,勿需将其设定为报名考试的一道必经程序。
对考生进行了诚信教育是一回事,诚信教育是否切实有效又是一回事,如果诚信教育收效不佳,考生提供虚假身份、考试舞弊之事屡禁不止,那么,即便凭着考生签署的白纸黑字的“诚信承诺书”,凭着对违诺失信考生的严厉谴责,教育部门和招生考试机构也是不能免责的。好比某些地方的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他们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不过是偶尔去企业走走看看,发现了问题就顺手下发个“整改通知书”,至于企业是否进行了认真的整改,是不是“白天停产整改晚上加班大干”,他们是无暇顾及的。万一发生了事故,监管部门就拿出一张张“整改通知书”,试图证明自己履行了监管职责,这样的证明能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如此流于形式的诚信承诺,在招生考试机构那里已然变成了一项常规的工作,在一些考生那里则沦为一种轻巧随意的表态,如古人所言,“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考生“轻诺”难免于“寡信”,招生考试机构“多易”(认为确保考生诚信很容易)则难免于“多难”(真正做起来必然有更多的麻烦),这样的结果是教育部门愿意看到的吗?
简单敷衍、行礼如仪的“诚信承诺”只会离真正的诚信越来越远。有关方面应当实事求是地评估“高考诚信承诺”之类活动的利弊得失,认真探索加强和改进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避免走入“轻诺寡信,多易多难”的误区。
编者评语:“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诚信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品质,也可以理解为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古人常讲修身养性,孔子修身数十年方成圣贤,由此可见道德修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的。仅凭一纸束约就妄想提升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未免可笑了些。形式主义只能是防君子不防小人,而且容易起到反面的效果。笔者认为,若想避免高考中的弄虚作假,还需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然德字排在了前面,就说明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所以无论学校、老师还是家长,都要注重对孩子的素质教育,让孩子做一个诚信的人。
统一教育网简介 | 统一教育集团 | 服务价格说明 | 产品价值 | 合作企业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企业荣誉 | 财富系统 | 联盟合作 | 招商中心 | 客服反馈中心 | 网站地图
招商QQ:
技术支持:
意见反馈:
资源合作:
{*客服专线:400-186-19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8232 | 网站视频由中国青少年广播网提供托管及播放服务
京公网安备110101002611号 | 京ICP证110556| 京公网安备110105002037号| ICP证:辽B2-20130063号 |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Copyright © 2008 - 2025 统一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