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不恰当的亲子阅读会误导孩子,不如不读
亲子阅读也要讲究科学,否则好心也可能办坏事。
孩子从小读书好处之多,不少家长都知道。但是家长在引导孩子读书的时候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误区。如何正确的引导孩子读书?育儿教育专家、中英文早期阅读推广人、西南大学学前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胡海兰说,正确的亲子阅读会给孩子带来良性的效应,反之亦然。所以,她认为不恰当的亲子阅读不如不读。以下是几种亲子阅读误区及胡海兰的点评。
误区 考试式
“你看,这是什么?”“告诉妈妈,这是什么动物?你知道的,我教过你。”“想想看,他对不对?”“他为什么这么做啊?”以上的互动反映出大人可能有这样的想法:第一,阅读就是要知道各种知识;第二,不明白孩子是否真正理解书上的内容;第三,简单认为,这就是互动。
点评:很遗憾,这样的问题把阅读变成了考试,而不是轻松的阅读游戏了。产生这样行为的原因在于,大人把亲子阅读中的大人和孩子的关系看成是教与被教的关系。殊不知,亲子阅读中,大人和孩子的关系是平等分享的关系。只有如此,才能营造出温馨、愉悦的阅读氛围。详细点说,绘本本来就是为孩子的阅读而买,家长不过是帮助写书的人把这个故事传递给孩子,所以,绘本的亲子阅读,应该是分享阅读的快乐,而不是通过这个绘本即时的考核孩子懂得多少。
考试性阅读的坏处多多。首先,从你口里问出的这些问题,大多是你想要孩子知道的,很可能会破坏孩子阅读的连贯性和沉浸书中的情感体验。其次,你问了问题,对孩子思维的发散性是一个很大的限制,因为你看问题的角度本来就定性了,提出的问题也很单一,没有听到问题的孩子,可能看到画面就会天马行空地理解和想象。最后,不恰当的问题提多了,孩子答不上来或者感觉无兴趣,孩子就会产生阅读焦虑感,看到书就紧张焦虑,并演变成拒绝接触阅读。
误区2 道理归纳式
胡海兰在给幼师的高专生上课的时候,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另外一个老师和你说的不一样。她说,给幼儿讲完故事,一定要让他们总结出故事的意义来。”胡海兰说:“我脑子空了一下,倒不是不知道怎么回答,而是担心学生没有得到接近儿童的指导方法。
点评:类似《落叶跳舞》这样的书,要怎么总结?对一个以形象思维占绝对主导性地位的孩子来说,概括抽象的做法是否违背孩子的心理发展而揠苗助长?这样的道理归纳是否过早的让孩子不能本真地吸收阅读的童真意味?那个光屁股的大卫、不愿意上幼儿园的兔子、顶着嗯嗯去找别人算账的小鼹鼠,这些让全世界孩子都喜欢的角色难道还要一个老师或家长来毫无趣味地摆出讲道理的架势说明,这些都是不对的?那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直接画,甚至直接画那些我们认为对的‘道理’,就像那些动画片里、点读机里不厌其烦的告诉你,我很乖,我排队不插队,我爱吃青菜,我不骂人?”
胡海兰说,简单说来,我们声情并茂或者娓娓道来地把故事演绎了,孩子的阅读就完成了。画蛇添足的追加那些大道理,小孩听不懂,大人反感。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你用什么方式和孩子交往,孩子就学会什么方式和别人交往。你喜欢和孩子说道理,那么孩子不是变成懂道理的孩子,而是变成喜欢和别人说道理的孩子。所以,我们看到一些大人似的教训别人做得不对的孩子很有可能就是在家里经常能听到“道理”的孩子。
误区 点读式
点字阅读,大概是出于我们本能的阅读行为吧,不点着字怎么读啊?再者说,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更快的认字。
点评:胡海兰认为,在认字敏感期到来之前,点读字的阅读是不恰当的。阅读的眼动研究发现,3岁及3岁前的孩子,无论在有大人陪伴下阅读还是没有大人陪伴下阅读,他们对文字都没有兴趣,而是从图画里搜索信息。也就是说,大人点读不点读对幼儿来说毫无意义。不仅如此,这还是放弃森林捡了片树叶的做法(其实连树叶都捡不到)。绘本对孩子的意义在于那些会说故事的图画,孩子的形象思维被那个具有情节的图画带动,让思维自由徜徉,然后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理解能力去关注角色,关注他们在做什么,图画里有什么好玩的。这才是孩子的阅读。不要背离孩子的心理去执着于那几个字的认识。
当然,到了认字敏感期的时候,孩子指着字很想知道,这是什么字的时候,咱们就可以图文结合和孩子玩认字认句的游戏。
误区 独自翻书式
“家里的书他都不看!”带着这样语气控诉的家长,通常的做法是把书交给孩子,自己做别的事情去。
点评:事实上,要孩子达到真正意义的独立阅读,必须要度过一个“共同阅读”的时期,没有哪个孩子可以例外。有人做过这样的差异化研究,有父母陪伴的阅读和没有父母陪伴的阅读,前者的孩子爱上阅读,建立阅读习惯可能更容易。这不是吸引孩子眼球让孩子无法自拔的电视,你放着他看,你离开就可以。如果孩子能有一个亲子陪伴的共同阅读期,并且坚持得越好,间断性越短,那么孩子就越容易自主地独立阅读。而阅读的力量也会在孩子的小学、初中以及将来体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我认为如果人生是长跑,无所谓输赢,但是,在长跑中支撑自己的精神力量之一是阅读带来的。可能这是至关重要的。
基于以上所说的不恰当的阅读给孩子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看来,不恰当的亲子阅读还不如不读,保有孩子的天真无知或许更好。因为很多所谓很成功的人,包括爱因斯坦之类的,在童年时期的发展都出现某些方面的滞后。所以这么总结,也是希望有不恰当做法的部分家长能理解能纠正。
据《当代生活报》
来源:重庆晨报 [微博]
统一教育网简介 | 统一教育集团 | 服务价格说明 | 产品价值 | 合作企业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企业荣誉 | 财富系统 | 联盟合作 | 招商中心 | 客服反馈中心 | 网站地图
招商QQ:
技术支持:
意见反馈:
资源合作:
{*客服专线:400-186-19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8232 | 网站视频由中国青少年广播网提供托管及播放服务
京公网安备110101002611号 | 京ICP证110556| 京公网安备110105002037号| ICP证:辽B2-20130063号 |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Copyright © 2008 - 2025 统一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