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在偏僻山区从事特殊教育的回族女教师,94个孤残儿童的妈妈,13年来,她把自己的忠诚全部奉献给了特殊教育事业,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崇高的师德,用自己的爱心点亮了孤残孩子的心灯。她就是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马小英。
化隆县是国定贫困县,许多农民尚未解决温饱问题,孤残儿童的就学、生活更加艰难。1998年9月,化隆县成立聋儿特教班,招收了7名残疾儿童,从无特殊教育教学经验的马小英成为首批残疾学生的启蒙教师。她暗暗下决心:“既然干上了特殊教育的事业,就要尽心尽力,当好这些孤残儿童们的妈妈。”
谭索斯夫是一个聋哑孩子,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弃,由爷爷和瘫痪了十几年的奶奶抚养。由于缺乏关爱,谭索斯夫经常在村里打架、骂人、偷苹果。自从来到特教班,在马小英的精心呵护下,他慢慢打开了关闭已久的心扉。回到村里,他会主动向人问好;吃饭前,他总是把饭先端给爷爷和奶奶;奶奶为他缝了一床新被子,可他却把新被子让给奶奶盖。谭索斯夫的变化让爷爷、奶奶乃至全村人都十分惊奇。爷爷一见到马小英就感激地说:“谢谢你让我的孙子长大了……”
马小英觉得,在化隆这个贫困偏远的少数民族山区,一定会有许多像谭索斯夫这样的孩子需要帮助。她至今还记得,1999年9月,她和另外一名老师到距县城20多公里的乡村招生,车子在大雨中陷入了泥泞,但她们继续在崎岖的山路上冒雨步行。当她们出现在残疾孩子的家门口时,家长被感动了,把孩子交给了她们。
就这样,马小英用自己的行动换来了社会和家长的尊敬。渐渐地,那些偏僻山区的孤残孩子一个个来到了学校。在政府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2001年5月,特教班升格成了特殊教育学校。学校为孤残儿童免去了一切书费、生活费及杂费,并配置了新的被褥、床单、衣物等。
在马小英眼里,聋哑儿童在特殊学校中属于“健康”的儿童,生活能够自理,而脑瘫儿童是她最放心不下的。脑瘫儿童韩克9岁来到特殊学校,不会独立行走,不会自己吃饭,上厕所也要马小英帮助。马小英把从北京学到的脑瘫康复知识用在韩克身上,训练他用失去知觉的双手抓圆球,掉了,捡起来继续抓;再掉,再抓。一次次,一天天。现在经过马小英的训练,韩克能拿着粉笔在黑板上写下漂亮的字,学会了简单的算式,甚至可以帮助年龄小一点的同学打饭、拿东西。他用断断续续的普通话告诉记者:“我喜欢学校,马老师是我的‘妈妈’。”
8年来,马小英吃住都和学生在一起。当记者问到她的家庭时,一向乐观开朗的马小英流泪了。“要不是父母、儿子和家里人的支持,我走不到今天。”2003年非典期间,学校里7个孩子同时得了流感,高烧不退,马小英整整守护了3天。当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时,才发现自己的儿子也发了3天高烧。“孩子,对不起,妈妈爱你,可学校不能没有妈妈呀!”懂事的儿子摸着马小英的手说:“妈妈,我没事,那些尕孩(小孩子)比我更可怜……”
孤残孩子是马小英的“心头肉”。刚来的孤儿们由于常年不洗头、不理发,头垢像毡一样,里面全是虱子,她只好用剪刀剪去那些头发,再帮他们洗干净……所以无论大小事情,只要马小英一到学校,孤残儿童就围在她的面前,比划个不停。因为心中有了爱,世界霎时多了美丽。陌生的变得亲切了,艰苦的变得容易了,琐碎的也变得有意义了。经过马小英和同事们的辛勤耕耘,已有100多名学生从特殊学校毕业。
13年来,马小英先后荣获青海省十大杰出青年、青海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等称号。面对荣誉,马小英说:“我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孤残儿童不分民族、不分性别,只要他们喜欢学习,喜欢特校,无论何时都可以来这里。我愿化作一根枕木,托起这些孩子们前行的脚步。”(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统一教育网简介 | 统一教育集团 | 服务价格说明 | 产品价值 | 合作企业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企业荣誉 | 财富系统 | 联盟合作 | 招商中心 | 客服反馈中心 | 网站地图
招商QQ:
技术支持:
意见反馈:
资源合作:
{*客服专线:400-186-19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8232 | 网站视频由中国青少年广播网提供托管及播放服务
京公网安备110101002611号 | 京ICP证110556| 京公网安备110105002037号| ICP证:辽B2-20130063号 |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Copyright © 2008 - 2025 统一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