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是学生们轻松快乐的休闲时光,可是,许多学生常常为无处可去而发愁。在拥堵的城市空间里,学校宽阔的操场、球场显得弥足珍贵。可是,每当假日来临,不要说学校室内体育设施,就连这些操场球场也是“铁将军”把门。课余时间学校应向社会特别是孩子们开放体育设施,这样的呼吁喊了很多年,这样的报道做过很多次,可是,一些地方的教育部门和学校却仍没动静。
开放学校的体育设施就这么难吗?究竟难在哪里?是管理难、人手紧、经费缺,还是压根儿就不愿开放、不想作为?本报今天推出相关报道和言论,旨在推动这一问题有效解决,给孩子们一个健康成长的广阔空间。
7月15日傍晚,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陈经纶中学,在400米塑胶跑道上,一对年轻夫妻正倒背着手,悠闲地并肩“倒走”锻炼身体;篮球场上,七八个成年人正吆喝着打篮球……正和4岁儿子玩皮球的李丽娟告诉记者,孩子爸爸正在学校的游泳馆游泳,一家三口平均每周来两次,“虽然家不住在附近,但这儿环境好,在这里锻炼,比压马路、去健身房强多了!”
然而,这样的景象在其他许多学校是看不到的,人们司空见惯的是:校园操场大门紧闭,塑胶跑道空无一人,而场外就是滑旱冰的孩子、跑步的市民,呼吸着汽车废气,与车辆争道。
一方面是场地闲置,一方面是刚性需求,关于校园体育设施开放,国家早有规定,不少地方政府也制定了相关政策,但开放为什么还这么困难呢?
1. 设施开放 全民健身是“硬道理”
8月8日是北京奥运会举办的日子,从2009年起,这个日子成为“全民健身日”。可以说,北京奥运会最大的社会遗产,是全民健身这一现代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群众自觉健身的意识大大提高。
然而,硬件设施的缺乏,是制约全民健身的重要因素。2010年,甘肃省公布了全省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状况的调查结果,其中,在影响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障碍调查中,“家务多、工作忙”是第一原因,“缺乏场地设施”是第二原因,高达33.0%。
根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的结果,在我国850080个体育场地中,教育系统有558044个,占全国总数的65.6%。所以,开放学校体育设施,对推进全民健身工作具有重要意义。2009年10月1日,《全民健身条例》正式实施,规定“学校应当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学生开放体育设施。公办学校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国家鼓励民办学校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今年2月15日,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再一次提出“在保证校园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
据悉,目前北京全市共有646所中小学向社会开放校内体育设施,占符合开放条件学校总数的65.3%。这也意味着,还有1/3符合开放条件的学校没有开放。
7月18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尽管是在暑假里,北京市一所去年被列为体育资源对社会开放试点的中学,塑胶田径场、塑胶篮球场仍铁门紧闭,只有收费的室内游泳馆、羽毛球馆对外开放。据看门的保安介绍,室外体育设施只在周末时对外开放,平时即便是本校学生,也不得入内。而这样的学校,不在少数。
彭力涵是重庆树人小学篮球队的队员,眼看放暑假了,他发了愁:“放假了,我们每次找场地打球都头痛。”他说,假期学校不让进,打球得向老师递申请,有时能行,有时却不行。
在全国各地,这个暑期有多少“彭力涵”在为找场地而头疼?在每一天,有多少居民为没有健身场地而苦恼?全民健身是硬道理,毋庸置疑,只有开放占全国体育场地三分之二的学校体育设施,硬道理才能真正“硬”起来。
2. 难言之苦 学校自身有“实道理”
开放校园体育设施,推进全民健身活动,无疑是硬道理、大道理,但学校、家长也有各自的“实道理”。
“我们也想让孩子回校锻炼,可放假期间,学校设施没人管理,安全怎么办?”广州市民刘女士是一个初中男生的妈妈,儿子是个小胖墩,平时不爱体育锻炼。刘女士专门考察过家附近的体育设施,如果去专业场馆,价格不便宜;学校虽有运动场所,但不开放的进不去,开放的又担心什么人都能进去,社会人员带坏了孩子怎么办?出了问题又怎么办?
广西柳州市八中是较早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之一,采取承包方式对外开放羽毛球馆后,却没有想象中的“美好”。开放后,学校设施遭到恶意破坏,偷盗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一天,学校3栋教学楼的消防栓全部被盗。正因如此,学校不想将后建成的乒乓球馆再对外开放了。该校负责人表示,不是学校不愿意开放,而是开放的条件不成熟。即使要开放,必须解决安全管理上的问题。
记者调查了解到,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后,进入校园的人员比较复杂,难以甄别。难免有少数不怀好意者借机搞破坏,给学校管理造成困难。很多人会选择在18:00到20:00间锻炼,但这个时候,很多晚自修的学生仍然在校,影响了学生学习,家长也有意见。
重庆七中有多个标准运动场,体艺卫处主任孟胜说:“学校体育设施曾在暑假开放过,但因为外地学校发生过安全事故,这几年学校关闭了大门。”
采访中,多位拥有高级体育场地的中小学校负责人均对开放持谨慎态度。他们认为,学校场地首先应满足学生需求,不能影响教学,一般来说,只要有学生在校,体育设施是不宜对外开放的。虽然从全民健身角度来说,开放学校活动场地能充分利用资源,但学校操场一般与教学区相连,对社会开放后,将给学生安全、学校管理带来难题。
“开放一般是在学生放学后的傍晚、大周末、节假日,这些时间谁来管理场地?”北京市朝阳区教委副主任姜继为表示,学校体育设施开放是个大趋势,但的确面临一定困难,在管理、组织尤其是人员上有比较大的缺口。他说:“尽管我们教职工愿意来做这个工作,但时间久了,也存在劳动报酬上的困惑。实行绩效工资以后,老师拿的每一分钱都在财政上‘有说法’,学校不能以其它理由给老师发钱。再说,学校也没有这样一笔钱。”
目前,体育场馆、器材维护由学校自行负责,一旦向社会开放,设施设备损耗、管理投入大大增加,会加重学校经费负担,就算对外收费,收费标准如何确定同样是个问题。
从调查情况来看,大部分中小学负责人对学校开放体育场所,最为担心的是安全、管理、经费三大问题。
3. 政策到位 政府推动是“真道理”
学校体育设施不开放,板子不能单纯地打到学校身上。作为政府,也绝不能发一个文件,把“球”踢给学校就万事大吉。在推进学校体育设施开放方面,政府能否制定实施完善的配套政策,是实实在在的“真道理”。实践证明,凡是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得好的地方,当地政府都有自己的高招。
安全是学校在体育设施开放中的最大顾虑。姜继为介绍说:“为了应对事故,政府出钱给每个开放的学校购买了意外集体险。如果发生什么情况,就进入到保险系列。”他说,朝阳区对所有开放的场馆和体育设施都加强了管理和修缮,还强化了安全警示,83个学校开放一年多,运转比较正常。
如何解决资金难题?北京市体育局负责人表示,对开放工作成绩突出的学校,有关部门将给予体育彩票公益金500万元的奖励资助。
在广州,管理模式则更灵活:一是学校自主开放;二是依托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管理;三是委托经营单位来经营,双方签订协议,明确责任——企业经营,学校监督。
有专家建议,政府部门可以调配资源,为开放的学校免费提供必要体育器材,动用体彩基金给予其成本补偿。还可以通过引入来自社会的管理、服务和资金资源,使学校体育设施专业化、规范化、规模化地向公众开放。政府、学校、社区多方出资以分解压力。
记者了解到,许多对外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其设施一般是独立的,与教学区有一定隔离。因此,从长远角度考虑,教育部门应当以“公共资源”的理念规划建设学校体育设施,把体育设施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市场资源”来规划和建设。
校园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并形成长效机制,既需要学校的积极主动,也需要社会的全面配合,更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动。只有通过各方努力,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协调配合机制、安全保障机制和开放补偿机制等,才能让硬道理真正“硬”起来。(来源:人民日报)
统一教育网简介 | 统一教育集团 | 服务价格说明 | 产品价值 | 合作企业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企业荣誉 | 财富系统 | 联盟合作 | 招商中心 | 客服反馈中心 | 网站地图
招商QQ:
技术支持:
意见反馈:
资源合作:
{*客服专线:400-186-19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8232 | 网站视频由中国青少年广播网提供托管及播放服务
京公网安备110101002611号 | 京ICP证110556| 京公网安备110105002037号| ICP证:辽B2-20130063号 |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Copyright © 2008 - 2025 统一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