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10多年来,北大的校友中诞生了79位亿万富豪。该校校友中的亿万富豪数量,已经连续三年居内地高校首位。在时下的语境中,这似乎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件“荣耀”的事情。改革开放后,该校确实培养了众多富豪,如百度CEO李彦宏、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宁、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等。然而,细想之下不难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出自该校的名师、大师数量却是不多,拿世界级大奖的知名学者也是屈指可数。对一所百年知名学府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梅贻琦先生说:“大学,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时过境迁,难道“大师”要被“大款”取代?曾几何时,大师是大学之宝,其学术造诣精湛,人格修养极高,受到全社会的尊崇,社会地位极高。而如今,这样的情形已然鲜见。我们看到的是,现在大学里的众多所谓“大师”,身兼数个“显耀”职务,整日疲于四处奔波。大学独立的学术精神正在被物质奴役,大师的逐渐荒漠化已成为大学难以遮掩的痛楚。
大学当然可以制造富豪,无可厚非。然而,大学当有的厚度、深度,不应在此。如果把培养出的富豪数量当成荣耀,未免有失偏颇。量化的金钱,不能在大学里变成衡量成功与否的尺度。如果这种单向度的评价标准在大学里畅通无阻,大学这块思想和道德的高地将会沦陷。有人提出,精英必须具备两方面因素:一是潜能,二是公共意识,缺一不可。知名学府,本应是培养社会脊梁的地方。这里的氛围如何,这里的导向如何,关乎的不仅仅是一校之得失,而是整个教育之风气。名校中的学子,个个千里挑一,心中应有的是独立思考和捍卫社会基本价值的志向。如果仅仅是在智力方面堪称一流,却缺失公共精神与底层关怀,无疑让人担忧。假如越来越多的学子,想的只是如何升官、发财,那将是教育的悲哀。
学校乃教书、育人之所,非炫耀财富、谄媚权力、哗众取宠之地。时下,《建党伟业》这部电影正在上映,电影中有一场大学师生间关于新旧文化的激烈辩论。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轮番挑战辜鸿铭,他们之间的辩论可谓精彩纷呈、引人深思、发人深省。那是一个意气风发、激昂蓬勃的时代,而今的高校还有如此博学而有思想的大师吗?还有这样的宏辩吗?中国的众大学理应深刻自省。(来源:新华教育)
统一教育网简介 | 统一教育集团 | 服务价格说明 | 产品价值 | 合作企业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企业荣誉 | 财富系统 | 联盟合作 | 招商中心 | 客服反馈中心 | 网站地图
招商QQ:
技术支持:
意见反馈:
资源合作:
{*客服专线:400-186-19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8232 | 网站视频由中国青少年广播网提供托管及播放服务
京公网安备110101002611号 | 京ICP证110556| 京公网安备110105002037号| ICP证:辽B2-20130063号 |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Copyright © 2008 - 2025 统一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