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幼儿  小学  初中  高中  电脑
热点链接: 答疑平台 统一爱学吧 网络家教 智能题库 知学爱问 智能建站 必备软件 作文平台 会员心声 名师团队 数字化幼儿园 优秀课程展示

统一教育网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争议“回炉”的必要性还不如探讨制度的建立

2011-05-27字号: | |

    这些年来,媒体关于大学生“回炉”读技校的报道可谓是铺天盖地。一个原因是:“回炉”的学生毕竟只占毕业生绝对数量的少数,这满足了新闻报道“稀缺性”的条件;再一个原因是:我们还尚缺一个宽容与理解的社会环境,“回炉”很容易引起公众的惊叹、质疑和争论。当然,如今也有很多读者从最初的“惊闻”进而“喟叹”高等教育的悲哀,发展到今天逐渐地接受、认可,这也说明了公众对“回炉”这一现象的认识逐渐回归了理性。

    笔者以为,相对于金属加工工艺的重造“回炉”,大学生“回炉”这个词所能承载的涵义并不能完全概括大学生重返校园的意义,大学生“回炉”的背后更具复杂性。

    首先,大学生选择“回炉”,不是简简单单地重复过去已经做过的事情,而是带有一种“螺旋式”上升的深意。据报道,大学生“回炉”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是对自己走上工作岗位、已经选择的行业不感兴趣,不想沿着这条道走下去,只好回去另起炉灶,重新选择专业;第二是回校继续“充电”,提升原来的专业知识。前者用“回炉”来形容,显然已经不太合适,对于那些重返校园的学生而言,一切重新开始,跟“新生”无所差别。而后者选择返校,是对自己专业知识的补充,可能有重复之嫌,也可能有对新的专业知识的深造。但是,这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都是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对自己的人生、工作的重新思考与定位,“回炉”的目的性更强,方向也更明确。

    其次,在我们一般意义的理解上,“回炉”是带有贬义的感情色彩。商品存在缺陷才会“回炉”重造,而大学生“回炉”并不完全都是出于“缺陷”的问题,也可能是对人生道路的重新调整。媒体在报道时,类似“硕士生‘回炉’读职校”、“本科生‘回炉’读职校”的标题,其实暗含着国人学历膜拜、学历歧视的心态,隐含着硕士生、本科生本不应该放下身段到职校去学习,这是对高等教育的“亵渎”。

    因此,对于“回炉”现象的争议,舆论的矛头似乎更多地指向大学的专业设置与市场脱节。不可否认,大学开设一些实用性、技能性强、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更容易解决毕业生就业的现实问题。但是,这往往只窥一斑、不见全豹,大学生“回炉”的复杂性还包括学生对自己的兴趣、人生方向与工作岗位是否匹配的重新思考。这一点,不可能指望全部由学校来解决。在学校里,大学生一般早早地就把专业选定,等到踏上工作岗位,却发现与自己的爱好兴趣相差甚远。其实,很多毕业生往往都是在走上工作岗位、在真正投入实践之后才发现自己最适合做什么,此时,作出适时的调整、回校重新选择专业实属正常现象,毕竟,起点也已经不再是原先的起点。

    无论媒体如何争议,我们不得不承认,“回炉”正慢慢地演变为一种常态。比起“回炉”争议的本身,还有更值得我们关注、更具现实意义的事情。目前,“回炉”制度尚未形成体系,在培养理念、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后勤保障等方面并没有形成完备的解决方案,对于如何建档立制还需要时间探索和尝试。

    笔者相信,即使推广到全国来说,“回炉”也没有一个完善的应对制度可言,因为“回炉”在我们国家还是一个新生的事物。有需求便会有市场,接收“回炉”的毕业生还是要落实到现实中来,最终也还要由学校来采取措施应对,而学校目前面临的一系列难题也仍需要时间去探索。因此,进一步规范“回炉”制度,为“回炉”的学生提供一个完善的学习制度、良好的校园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学校应该更多地思考如何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些才是最为务实的。(来源:中国青年报)

新闻中心

统一特色课 空中实验室!聚焦中高考实验题!

统一教育网简介 | 统一教育集团 | 服务价格说明 | 产品价值 | 合作企业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企业荣誉 | 财富系统 | 联盟合作 | 招商中心 | 客服反馈中心 | 网站地图

招商QQ: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技术支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意见反馈: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资源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专线:400-186-19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8232 | 网站视频由中国青少年广播网提供托管及播放服务

京公网安备110101002611号 | 京ICP证110556| 京公网安备110105002037号| ICP证:辽B2-20130063号 |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Copyright © 2008 - 2025 统一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