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的时候说:“对干部政绩的考核,最重要的不仅要看一个地区的经济总量,而且还要看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社会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公平正义以及人民生活的改善。”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一提出,细心人就发现,国家将GDP年均增长预期目标定为7%,而在已经过去的“十一五”,这个数字为11.2%。再翻一翻“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具体内容,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可以这么说,政府下决心告别唯GDP论,开始把施政目标从经济的高速增长,转向为人民的幸福。
幸福在哪里呢?就像“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幸福的定义。久旱之时天降甘霖就幸福,漂泊异乡遇到可以倾诉的故人也幸福,能有一间屋子建一个小家和爱人厮守就幸福,寒窗苦读能找到一份施展才能的工作也很幸福……不过,得到幸福的过程有些麻烦,既不能完全指望外界赐予,又不能单凭自身努力和自我调节。当一个人说“我奋斗了18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这个人此时是否感觉幸福存疑,但那18年肯定幸福不到哪儿去。是什么造成这种不幸福感?是客观环境。所以,任何时代,幸福都只能在国家和社会提供的基本条件上铸造。
询问周围的人,认为自己不幸的寥寥无几,但认为幸福有欠缺却不是个别人的感受。要是物价(房价)能再降一点,要是收入能再多一点,要是看病能再容易一点便宜一点,要是工作能再好找一点……面对这一点那一点,没有GDP的增长是万万不能的,否则人民生活的改善就是一句空话。全民医疗也好,大规模提供保障房也好,没有钱,一切就都是水中月镜中花。
但GDP绝不是万能的。罗伯特•肯尼迪在1968年竞选美国总统时说:“(GDP)并没有考虑到我们孩子的健康、他们的教育质量,或者他们游戏的快乐……没有包括我们关于公共问题争论的智慧或者我们公务员的廉正……”而且还有另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为什么人们总觉得自己的收入低,是因为有人凭借特殊地位,轻而易举得到的就是自己的几倍几十倍。《人民日报》说:“如果人们在社会生活当中感到自己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感到机会不平等,甚至常常遇到权力滥用的情况,那么收入提高的幸福感,会因尊严、机会受损而被冲淡或抵消。”
编者评论:单纯追求增长的政绩观在人们对幸福的迫切需求面前,走到了尽头,但显然追求幸福比追求增长更艰难。十天的时间,温家宝总理已经第二次提到公平正义和人民生活的改善。第一次是做政府工作报告,谈“十二五”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如果说,政府工作报告是在勾画人民幸福“路线图”,昨天的答记者问,以人民是否幸福作为对干部业绩的考核,就是为实现幸福助力。只有使人民幸福成为一种执政理念,搭建起幸福的平台,人民才会觉得幸福触手可及。(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统一教育网简介 | 统一教育集团 | 服务价格说明 | 产品价值 | 合作企业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企业荣誉 | 财富系统 | 联盟合作 | 招商中心 | 客服反馈中心 | 网站地图
招商QQ:
技术支持:
意见反馈:
资源合作:
{*客服专线:400-186-19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8232 | 网站视频由中国青少年广播网提供托管及播放服务
京公网安备110101002611号 | 京ICP证110556| 京公网安备110105002037号| ICP证:辽B2-20130063号 |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Copyright © 2008 - 2025 统一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