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脚相加不再是家庭暴力的惟一形式,一种以冷漠、蔑视、厌恶、辱骂、恐吓等为特征的“家庭软暴力”正在悄悄地向人们走来,孩子已经成为家庭软暴力的直接受害者。
据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石林介绍,家庭软暴力的形成原因很复杂,涉及社会生活环境、个人素质、人际沟通等多个层面。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急剧的社会变化、多元的价值观都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软暴力在家庭教育中更多地表现在父母对子女的态度上。当父母对子女的行为或学习成绩不满意时,不是平等、理性地去和孩子讲,而是用辱骂、讥讽的语言:如有些家长在孩子面前为了显示自己的威力,随口对孩子说“你脑子天生就不是学习的料,赶快去死吧”或“你怎么这么笨!看人家再看看你”……言语伤害有时比“打”更伤人,对孩子说过激、恐吓、指责性的语言,轻者会造成行为、心理的抵抗,产生逆反心理,重者会导致焦虑、抑郁、恐惧、自闭等各种心理疾病。
家长使用这些语言来对待孩子,可能是家长期望孩子按照一定的要求去做,而孩子没有做到,使家长感到气愤;另外,也可能是由于家长本身在生活、工作中存在一定的矛盾和不满,就把气撒到孩子身上。
当使用软暴力的语言来要求他人时,得到的只能是不满和怨恨,起不到交流的效果。另外,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经常使用软暴力的方式来对待子女,可以思考一下自己本身的工作和生活中是否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工作压力过大,或家庭矛盾。当一个人处于压力或困惑之中时,是很容易出现无意识暴力倾向。当我们面对孩子时,要时时提醒自己克制情绪,要平静、平等地与孩子进行交流。自己的问题需要认真去处理,不能将孩子当成出气筒。前苏联着名的教育学家马可连柯曾经说过:“一个家长对自己的要求,一个家长对自己家庭的尊重,一个家长对自己每一行为举止的注重,就是对子女最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由此可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俗话也常说:“己不正,何以正人。”孩子在这样的父母的耳濡目染之下,形成不良行为、不良心理也就在所难免了。(来源:黑龙江晨报)
编者评论:在教育中这种“软暴力”,与体罚式暴力不同,软暴力使用的手段“新颖别致”,家长非但不要“动手动脚”,甚至不需要“亲自动口”,温柔的“软暴力”摧残的就是心灵,幼小的心灵。它的伤害力甚至超过肉体上的折磨,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压力远比体罚的后果更令人恐惧。 “软暴力”表面不具备暴力的特征,但“软暴力”造成的后果是不可估量的,不流血的伤口比流血的伤口更疼痛。研究证明,这种精神上的软暴力会使儿童日后产生焦虑症、抑郁症和反社会行为倾向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统一教育网简介 | 统一教育集团 | 服务价格说明 | 产品价值 | 合作企业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企业荣誉 | 财富系统 | 联盟合作 | 招商中心 | 客服反馈中心 | 网站地图
招商QQ:
技术支持:
意见反馈:
资源合作:
{*客服专线:400-186-19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8232 | 网站视频由中国青少年广播网提供托管及播放服务
京公网安备110101002611号 | 京ICP证110556| 京公网安备110105002037号| ICP证:辽B2-20130063号 |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Copyright © 2008 - 2025 统一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