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太需要关心和爱护了。不过,这个旨在关心未成年人的《条例》却招来不少质疑,有些人甚至说它是“又一部恶法”。笔者不是专业的法律研究者,对此观点无权发言,但笔者对其中所透露出来的教育理念非常感兴趣。
读过这个《条例》后,第一反应就是,中国的家长太辛苦了,为了“教育”好小孩甚至无所不用其极;中国的家长也太强势了,教育小孩时的家长主义作风太盛行了。但仔细想想,家长的种种做法不是不可理解。哪个家长没有为了掌握子女的思想动态而“偷看”过一两次?中国家长为什么如此不辞辛劳、一意孤行地 “偷看”?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中国历来就崇尚社会本位。在这种秩序中,任何人都只是家族绵延的一个环节,任何人的存在与成长,终极目的都绕不开光宗耀祖、福泽后裔。有鉴于此,个体本身往往难以得到应有的重视,而家长总是不自觉地代表家族强烈关注自己子女在家族传承中的角色扮演和责任担当。当然,社会在发展,旨在家族延绵的教育观念也在变化,但其中不变的却是家长主义思想,因为家长仍然会认为,子女没出息,自己没面子;子女仍然只是作为家族代表的家长的附庸,而不是独立的个体。既然如此,家长大多会认为,偷看一下日记、信件、短信,那又算什么呢?那是为了能让小孩拥有更好的未来!
在家长主义管制下,小孩真的值得同情。但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这类事情,有无必要?有无实效?直觉告诉我们,现在,父母偷看子女日记、信件、短信的事件绝对不少;以后,这种事仍然会层出不穷。
其实,关于《条例》的争议恰好提醒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如何避免类似的尴尬再度出现?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做好家长,并非人人生而知之,家长本身是与子女共同成长的,特别是在独生子女时代,父母学会做家长与小孩成长一样,都是不可重复的,都需要终身学习。既然谁都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那么家长也就不能总是以绝对优势的心态来干预子女的一切。如果有了这种心态,那么是否能偷看子女的日记、信件、短信之类的事情,就可在家庭范围内得到解决了。
编者评论:家长与孩子如果关系融洽,孩子有什么事都会跟大人讲;如果关系不好,你即使偷看他的日记也是枉然。况且,他会因为你的不尊重而更刻意隐瞒自己的心事,增加彼此间的隔膜。孩子通过日记会释放一些压力、缓解情绪,对身心有好处,给他们一点儿自由空间吧,别让孩子为日记本的藏身之地而绞尽脑汁。不提倡看孩子的日记,因为那是孩子的私密地带,一旦被孩子发现家长偷看他的日记,必将会伤害他的自尊心,也会使家长的诚信度大打折扣。但家长也不是绝对不能看,有些孩子性格内向,出现心理问题时不愿与家长或同学倾诉,而以日记形式表现内心世界,久而久之,心结越纠越紧,日积月累,会形成恶性后果。所以家长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做孩子生活上的管理者、心理上的疏导者、困难时的指导者,和孩子平等相处,建立尊重和信任,使孩子健康成长。
统一教育网简介 | 统一教育集团 | 服务价格说明 | 产品价值 | 合作企业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企业荣誉 | 财富系统 | 联盟合作 | 招商中心 | 客服反馈中心 | 网站地图
招商QQ:
技术支持:
意见反馈:
资源合作:
{*客服专线:400-186-19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8232 | 网站视频由中国青少年广播网提供托管及播放服务
京公网安备110101002611号 | 京ICP证110556| 京公网安备110105002037号| ICP证:辽B2-20130063号 |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Copyright © 2008 - 2025 统一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