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经济学家陈志武日前发表了给两个女儿的信。在信中,陈先生不无轻松地写道,“我和妈妈已经买好退休基金、医疗保险、投资基金,甚至也买好长期护理保险”,“等年长后不用你们‘孝敬’回报,我们不会成为你们经济上的任何负担”。不仅如此,陈先生还向子女表明,“养子防老”对后代是天生的不公平,是一种不道德的自私。(《广州日报》10月7日)
真羡慕陈志武先生的两个女儿,她们有一位如此富有、睿智而开明的父亲;也非常赞赏陈志武先生,他不仅在经济学领域造诣深厚,还身体力行运用金融手段自己解决养老问题。但我想表达的是,因为现实土壤的瘠薄,陈先生所反对的养子防老模式,还将在相当长时期内成为很多贫困家庭不得已的选择;不仅如此,这些弱势群体所承受的关于“不道德的自私”的指责,事实上也是不公平的。
按陈先生的说法,之所以摒弃养儿防老模式,是因为“到了金融市场已很发达的今天,还要靠‘养子防老’,那就过于自私了”。言下之意,发达的金融市场是解决养老问题的绝佳机会。这个结论真让人哭笑不得。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的金融市场发展步伐不可谓不迅速,但通货膨胀带来的负利率并未使依靠储蓄养老的普通家庭受惠。国家统计局今年8月公布的数据显示,一万元存款一年后实际缩水超过125元。如此的金融市场,与其说是解决养老问题的福音,不如说为解决养老问题埋下了隐忧。
或许有人会说,这些人没能抓住机会通过金融市场解决养老问题,是因为他们只懂得把钱存进银行,不知道通过购买基金、保险、股票等方式实现货币保值增值。换言之,只会运用传统的货币市场,不会运用新兴的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这其实也是大谬。购买基金、股票总会有风险,并且风险无疑会比储蓄更大。我们不能奢望每一个普通家庭都像经济学家那样有投资眼光,能够通过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实现货币增值,并在未来解决养老问题。更何况,在财富分配本身不公的现实条件下,很多普通家庭并没有专门的闲钱去投资解决养老问题,解决现实生存压力肯定比解决养老问题更迫切。
专家说如今是负利率时代,存钱不如花钱,投资不如投机。这些话对资本市场的大鳄而言,或许算是经验之谈。但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无疑是怂恿他们刀口舔血。无论利率如何落后于CPI,银行机构中总会有一部分储蓄是基本不流出的。这部分资金的专业说法叫做“强制性储蓄”,其中绝大部分是普通百姓的养老、保命钱。时下房价高企,股市低迷不振,如果鼓动老百姓的养老、保命钱流出银行并进入股市楼市,不仅金融市场会更加混乱,而且很容易使普通百姓的财富再次被掠夺,贫富差距不断加剧,社会矛盾趋于尖锐。
金融市场实质是零和市场,自身不会创造财富,但会实现财富的重新分配。在这个过程中,穷人可能变成富人,富人也可能变成穷人。富人可能变得更富,穷人也可能变得更穷。中国的金融市场特别是新兴的资本市场的发展,到底有多少人实现暴富,这或许是个谜。但可以肯定的是,从整体上而言,因为资金的薄弱、信息的欠缺和手法的不成熟,那些拿血汗钱进入资本市场的散户,绝大多数没有成为受惠者。
在此背景下,普通百姓寄希望于养子防老,不仅受传统习俗影响,更由于形势所迫。他们本不想拖累子女,但这种养老问题的代际传递,其实是基于现实的无奈选择。对这种无奈选择扣以“不道德”的大帽,流露出的不是对弱势群体的同情,而是先富阶层的优越感。
编者评语:自古以来,中国人便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的觉悟。遗憾的是,几千年来这些话通常被束于道德之高阁,却难以落实到政治层面彻底实施。至少在今日中国农村仍未摆脱这种局面。多数情况下,人们只能通过“养儿防老”。今日中国正在试图从“养儿防老”、私力救济的传统社会,转型到“养政府防老”的现代公民社会。但是,从现在的情况看,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留守老人越来越多,再加上普遍存在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农村“老索比”们的养老难问题,还需要加快政策的落实力度,尽快做到农民养老不再靠儿女。
统一教育网简介 | 统一教育集团 | 服务价格说明 | 产品价值 | 合作企业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企业荣誉 | 财富系统 | 联盟合作 | 招商中心 | 客服反馈中心 | 网站地图
招商QQ:
技术支持:
意见反馈:
资源合作:
{*客服专线:400-186-19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8232 | 网站视频由中国青少年广播网提供托管及播放服务
京公网安备110101002611号 | 京ICP证110556| 京公网安备110105002037号| ICP证:辽B2-20130063号 |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Copyright © 2008 - 2025 统一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