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幼儿  小学  初中  高中  电脑
热点链接: 答疑平台 统一爱学吧 网络家教 智能题库 知学爱问 智能建站 必备软件 作文平台 会员心声 名师团队 数字化幼儿园 优秀课程展示

统一教育网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纪念孔子诞辰2889周年

2008-09-28字号: | |

    如何充分发掘儒学的时代价值,使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真正推动社会发展,实现国强民富,继而实现世界的和谐呢?

    培养胸怀万世的人格

    台湾省台中师范学院王财贵副教授认为,有一部分人去国外留学,秉持的是一种“镀金”的态度,他们所搬回来的并不是西方文化的精髓,而只是西方文化的表相。很少有人去国外时,立志要接近西方人的心灵,去领悟西方的智慧,以开拓自己的视界,然后把那更新、更高的智慧带回祖国,以一生之力来传播这种智慧,让中华民族能够一方面继承中国文化传统,一方面吸收西方文化传统,完成世界的文化融和。

    智慧是学校的教育很难传授的。在一个人小的时候,他的吸收力强,表现力弱,教育就以吸收为主;他越长大表现力越强,但是怎么让他表现呢,必须在打基础的时候有相当的吸收和酝酿。目前的学校教育,基本谈不上“吸收”与“酝酿”,等将来他要表现的时候,就会发现一无所有。我们教学生一些浅显的故事,却从来没有教他们治国平天下的大气,从来没有悲天悯人的情怀陶冶。我们要培养这种人格——胸怀万世。每一个人都胸怀万世,这个社会就会和谐。

    我们应该反省,应该看清现在体制教育的盲点,现在的教育仍旧是有用的,因为教育教知识,知识当然是有用的。但是如果盲点解破了,我们会发现,现在的知识其实很简单,孩子用十分之一的时间就可以把功课做好,其余十分之九的时间都应为了他一辈子的才华做准备才合理。现在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在本来用十分之一力气就可以学好的东西上,这个孩子不是越学越笨了吗?

    让原本聪明的孩子越学越笨,笨到不能面对复杂的人生,于是一个人的生命境界就会越来越低。教育的成果不是立竿见影的,真正的成果,要等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一百年才能看到成果。

    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不只是复兴中华的文化,而是把西方文化也吸收进来,融合成整个世界文化而往前走。整个中华民族子孙都可以接受这种文化,而且我们要把这种文化提供给全世界。 

    祭孔是历史的一面镜子

    孔子是儒家的杰出代表,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及世界文化影响都是极其深远的,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如果把儒家思想去掉,中国文化就没有根基了。

    祭孔不是批孔,无论是封建社会还是今天,孔子思想已成为人们生活中教育思想的一部分。祭孔的意义是纪念并理性地传承孔子对中国文化的杰出贡献,它毕竟给中华民族留下了许多的精神财富。

    每一种思想都有它的片面性和适应性,世界上没有一种思想是万能的,没有一种永远顺应时代的思想。中国历史上,孔子思想一次次被打倒,一次次复出,说明孔子思想具有一定的柔韧性。

    封建时代的旧中国过去了,民主时代的新中国如何让现代文化能接受的、又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儒家思想出现,是我们应该思索的。

    祭孔是一面镜子,祭孔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尊敬。不能因为孔子有些思想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就全盘否定,这是不正确的心态。实事求是地剪掉那些枯萎的东西,留下具有生命力的枝节,更有利于社会文明的进步、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

    儒学不等于国学

    对中国历史和中国古典文学有着独到的研究和见解的毛泽东,其思想中“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指的是要批判地学习,而不是照搬。

    历史在发展,儒学如果想要不逆时代潮流而行,也必须与新形势“与时俱进”。我们今天所学国学的内容和目的应该遵循毛主席所推行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而不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通过清理一段中国的历史和学术史,剔除传统儒学的弊病,从中寻找到与现代中国相契合的“真价值”,同时吸纳接引西方一些真正文明、真正精粹的知识,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巧妙运用,“再造”中国现代文明。

    我们学习孔子,应该学习他那些对现实社会和谐发展有利的思想,比如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再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而不是依样照搬,将那些腐朽透顶的也一并吸收到现代国学文化体系中来。

    学习孔子应把握一个尺度

    就祭孔而言,只是一种仪式。孔子的思想不是在简单的祭孔仪式上,而是浸透几千年氤氲传统文化精华的思想精髓,千万不要将祭孔衍变成一种官僚的形式主义和迷信的仪式。当然它也不是政绩工程!那样就脱离了其生长发育的土地,难以长久。

    孔子与历史上许许多多的先贤和革命烈士一样,应该进入校园,让学生们一开始就有所认知,熟悉我们自己的历史。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让学生们在学习阶段接触孔子的思想,了解孔子生平。

    但是,孔子不是神,学习孔子但不迷信孔子,祭祀孔子但不大操大办,原原本本,自然天成,既不拔高也不贬低,应该是今后学生学习孔子的一个尺度。

    自己的“家藏”

    一百多所孔子学院,彰显的不只是儒学,还有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追求。中国要想继续发展,必须有自己的精神支撑。我们不排拒西方先进的理念,但西方的东西未必都服中国的水土,其实大多也没超越中国儒家文化。我们完全可以从儒家文化中去寻求解决自身问题的答案。在舍近求远地去品味外来品的同时,应该回过头来检视一下自己的“家藏”。

    谁是大师?

    从央视的百家讲坛,国内掀起“国学热”,到传统文化的复兴与中华民族的复兴、传统文化与时代的碰撞等成为热议话题……沸沸扬扬退场,冷却之后应该做的是理性的思索——我们对传统文化应该如何去理性地对待?对植根于中华民族血液之中的儒家传统,应该如何做到真正的与时俱进,使之创新并发扬?

    孔子的智,不是他一个人的,而是他从生活中总结而来的,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智。一个人的智,只能称为聪明,众人智,才能产生智慧!然而智慧必须得到运用,必须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才能真正称为智慧。碰碰嘴皮子,那不叫智慧,只能称其为“说”客。

    一百多年前,中国的大门被屈辱地打开的时候,西方的思潮不可避免地闯入中国百姓简单而善良的心灵,并由此开始了困惑、曲折的心路历程。自由、民主、科学、理性和几千年的封建堆积发生激烈的碰撞。

    时间与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中的中国人,如何走出一条适合我们自己的道路?自由不是个人主义,我所理解的自由,是完全平等下的自由,是以自觉为前提的自由。如果没有个人的自觉,自由往往就沦为极端膨胀的个人主义。

    网上最近有个热词:大师。有人能说,称为大师;有人能写,称为大师,等等。孔子一生“述而不著”,《论语》等典籍都是弟子及后世人整理的,其间不可避免会带着整理者自身的思想在里面。谁又能真正读懂古人的心意?

    真正的大师,在民间,在劳动人民身上。真正的大师,是一个真正“活”着的人,像一个人的样子,那种样子既不飞扬,也不沉滞,就像溪涧、川谷,处于低下、暗昧之中,却有无尽的源泉,绵绵流淌。

    浅谈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对于孔子的贡献和地位,历朝历代均予肯定,并都有册封,至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世宗朱厚熜厘定祀典,尊孔子为“至圣先师”,取消原谥号、封号。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世祖福临加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十四年(公元1657年),又改称“至圣先师”。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论语》,即语录体散文集及《四书》中。
                                                                                  中国统一教育网

新闻中心

统一特色课 空中实验室!聚焦中高考实验题!

统一教育网简介 | 统一教育集团 | 服务价格说明 | 产品价值 | 合作企业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企业荣誉 | 财富系统 | 联盟合作 | 招商中心 | 客服反馈中心 | 网站地图

招商QQ: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技术支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意见反馈: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资源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专线:400-186-19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8232 | 网站视频由中国青少年广播网提供托管及播放服务

京公网安备110101002611号 | 京ICP证110556| 京公网安备110105002037号| ICP证:辽B2-20130063号 |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Copyright © 2008 - 2025 统一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