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幼儿  小学  初中  高中  电脑
热点链接: 答疑平台 统一爱学吧 网络家教 智能题库 知学爱问 智能建站 必备软件 作文平台 会员心声 名师团队 数字化幼儿园 优秀课程展示

统一教育网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八旬老翁十次高考诠释教育本义

2010-06-10字号: | |

    在一位老师的搀扶下,81岁高龄的汪侠走出考场。今年已是汪老第十次参加高考了,他是瞒着家人偷偷来考试的,“你们不要写报道哦,万一被老太婆看到了,她会骂我的。”汪老笑着对记者说。

    汪老会不会挨老伴儿的骂,我们无从得知,但他遭到了很多网民的批评,这是确定无疑的。翻阅新闻后面的网民留言,绝大多数是劝告、质疑、嘲笑甚至谩骂。这种情况让我感到吃惊,本以为如今的年轻人早已学会了尊重、宽容和理解,没想到有些人竟对一个八旬老人如此出言不逊。

    批评汪老的留言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从汪老自身出发,认为在高考上浪费时间不值得,不如用来享受晚年生活——这类留言纯属“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另一类留言则是从“大局”着眼,认为汪老是在浪费高考资源,他如果考上大学,则势必挤占适龄学子的机会,浪费教育资源——我相信,有此想法的并不仅仅是那些留言的网民。

    而在我看来,抛开高考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分享教育资源也是每个公民的权利。这些不论,汪老十次参加高考,恰恰生动地诠释了教育的本来含义。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事业,我们经常这样说,丝毫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在教育资源紧缺的年代,国家通过考试选择一部分人上中学、上大学,其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对于受教育者而言,则主要是为了获得生存的本领、奉献社会的能力。这样的教育方针(目标价值)看上去无可非议、没有问题,但是,当其遭遇现实时,问题便来了:一个分数达到要求的残疾学子,如果让他上大学,他毕业后可能无法从事相关工作,不能为社会作出贡献;如果不让他上大学,则侵犯了他的权益,不公平且没有人情味——这样的悖论或两难选择,同样体现于老年人上大学。

    好在,随着教育资源日渐丰富、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来临,我们得以有机会重新思考教育,并逐渐寻找到了教育的本义:教育不应该以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为唯一目标,而应以尊重人的个性追求与发展、满足公民的受教育需求为最高目标;教育不只是为了让人们获得生存的本领、奉献社会的能力,更是为了满足人们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愿望;教育应首先着眼于对受教育者自己“有用”,这种“有用”可能是通过工作实现自身价值,也可能只是为了享受学习过程、接受知识滋补、充实精神世界。换言之,哪怕一个人大学毕业后不愿(不能)参加工作,甘于碌碌无为、无所事事,也不能说他上大学是无用的。

    这就是教育“以人为本”,而不是“以培养人才为本”。后者暗含着功利性目的,以社会需求作为衡量标准;前者则从个体需求出发,更加体现了对于“人”的尊重。实际上,正是在对教育本义的不断寻求、正本清源的过程中,国家逐步放松了对残疾考生上大学的限制,取消了参加高考的年龄与婚否限制,于是包括汪侠在内的老年人才有了参加高考和上大学的机会。当国家取消高考年龄与婚否限制时,人们一致欢呼,而当真的有老年人考大学、上大学时,一些人却极尽讽刺之能事,其实大可不必。

    编者评论:过多的社会舆论和关注,毫无疑问会给八旬老翁及其家人带来极大的困扰和压力,作为舆论的参与者,我们应该反思的是教育的本义、教育的真正目的,而不是一再的批评与抨击。中国统一教育网认为:高考不应是沉重的,应当是单纯的,同时承担着复杂的命题。在大众教育时代,我们既要关注考生,更要关注高考背后的教育公平、教育改革以及大学使命等等相关问题。

新闻中心

统一特色课 空中实验室!聚焦中高考实验题!

统一教育网简介 | 统一教育集团 | 服务价格说明 | 产品价值 | 合作企业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企业荣誉 | 财富系统 | 联盟合作 | 招商中心 | 客服反馈中心 | 网站地图

招商QQ: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技术支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意见反馈: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资源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专线:400-186-191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8232 | 网站视频由中国青少年广播网提供托管及播放服务

京公网安备110101002611号 | 京ICP证110556| 京公网安备110105002037号| ICP证:辽B2-20130063号 |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Copyright © 2008 - 2025 统一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