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夕阳红教育 >> 艺学人生 >> 曲苑杂坛 >> 列表
侯宝林(1917-1993),北京人,幼年家境贫寒,12岁时学演京剧,后改说相声,先后拜常宝臣、朱阔泉为师。一度在北京的鼓楼和天桥一带表演,1940年赴天津演出并成名。从1940年起,一直与郭启儒搭档,合演对口相声,二人捧逗默契,相得益彰,合作长达20多年。 在相声艺术发展史上,侯宝林是最负盛名的杰出的表演艺术家。侯宝林对相声艺术的贡献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带头净化相声说演的语言,提高相声的审美趣味,抛弃了过去粗俗低级的非艺术成份,改编了许多传统节目上演,使之“化腐朽为神奇”,面貌焕然一新。其次是在创作和表演的同时,注重相声的理论研究,与知识界和学者交朋友,并与人合著了《相声溯源》、《相声艺术论集》等专著,使相声艺术朝着艺术自觉的方向发展。第三是创作、整理和演出了30余段堪称精品的经典性相声节目。 本音频包括了侯宝林大师在20世纪50年代及稍后一段时间创作(或整理加工)和表演的最具代表性的节目,以飨广大相声爱好者。
第01段 第02段 第03段 第04段 第05段 第06段 第07段 第08段 第09段 第10段 第11段 第12段 第13段 第14段 第15段 第16段 第17段 第18段 第19段 第20段 第21段 第22段 第23段 第24段 第25段 第26段 第27段 第28段 第29段 第30段 第31段 第32段 第33段 第34段 第35段程砚秋(1904—1958),中国京剧四大名旦之一。满族,北京人。原名承麟,字玉霜,后改御霜。艺名先后有菊侬、艳秋和砚秋。长期在北京、上海等地演出,对京剧的旦角艺术有所独创。根据自己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啭的唱腔,擅长表现抑郁悲愤的感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京剧大师程砚秋“以艺名世,以德照人”,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轰轰烈烈的人生,浓缩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高尚的人格情怀。他幼年丧父,学艺艰辛,出污泥而不染,高风亮节铮铮铁骨,终成一代戏剧宗师,他创建的“程派”艺术至今是戏苑的一支奇葩。
1谭富英-武家坡-那苏龙魏虎为媒证 2杨宝森-武家坡-那苏龙魏虎为媒证 3梅妃-下亭来只觉得清香阵阵 4梅妃-展鸾笺不由得寸心如剪 5三击掌-老爹爹请息怒容儿细讲 6四郎探母-夫妻们打坐在皇宫院 7锁麟囊-那一日好风光忽然转变耿其昌(1947- ),男,北京人。10岁入中国戏曲学校,习老生。由陈雨斌开蒙,还从雷喜福、贯大元、王连平、宋继亭、杨韵清等老师学过《定军山》、《击鼓骂曹》、《四郎探母》、《逍遥津》、《捉放曹》、《空城计》、《武家坡》、《莲花湖》等文武老生戏。他嗓音高亢脆亮,唱念韵味纯正,是老生行当中能文能武的出色人才。1966年毕业留校。1968年分配到北京京剧团,曾主演《逼上梁山》等戏。1978年转入中国京剧院。他先后主演过《红鬃烈马》、《逍遥津》、《连营寨》、《四郎探母》,并排演了《李清照》和现代戏《智取威虎山》、《红灯记》等。在1985年文化部举办的戏曲现代戏观摩演出中,主演了现代戏《恩仇恋》,饰赵泉生,获演员一等奖。他的《四郎探母》、《李清照》、《恩仇恋》、《宝莲灯》等剧均系与夫人李维康合演,二人搭配默契,相得益彰,传为剧坛佳话。耿其昌曾赴西欧、北美演出,为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1白帝城-白甲白盔白旗号 2白帝城-传遗诏不由孤珠泪滚滚 3空城计-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 4空城计-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5四郎探母-老娘亲请上受儿拜 6四郎探母-杨延辉坐宫院自思自叹 7武家坡-提起当年泪不干 8武家坡-一马离了西凉界陈少云(1948---- )一级演员,工麒派老生。第十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出身梨园世家,九岁学艺,十岁登台。师承方航生、侯育臣、达子红等,工习文武老生。后又向著名麒派老师张信忠、明毓昆,杨派老师曹世嘉学戏。1980年拜著名麒派老生赵麟童及著名戏剧导演阿甲为师。陈少云在唱腔上,他注意发挥自己嗓音浑厚、宽甜的长处,紧紧把握麒艺之魂:音型洒放、吐字运腔强烈,立音古朴率直,情感节奏奔放。因此,他的表演内心充实、激情洋溢,外部动作挥洒自如,形象丰富。在继承借鉴传统艺术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创新,形成了“外朴内秀”的独特的表演风格。其人物塑造鲜活生动、表演规范工整。展示了麒派表演浓墨重彩、富于激情的艺术风格,表达出麒派艺术所固有的魅力,著名评论家马少波先生认为“陈少云的出现,结束了周信芳先生过世后,麒派老生在中青年演员中后继无人的局面。陈少云主要代表作品有新编京剧连台本戏《狸猫换太子》、新编京剧《十五贯》、新编京剧《东坡宴》。2000年借调北京京剧院主演京剧《宰相刘罗锅》一、二本,所饰刘墉一角深受各界好评。2004年创排新编历史京剧《成败萧何》,饰演萧何,参加了第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展演。所获奖项:1991年全国中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优秀表演奖;1996年第六届文华表演奖和第七届上海戏剧白玉兰奖;1997年第五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第十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1狸猫换太子-太子爷哭哀哀 2萧何月下追韩信-我主爷起义在硭砀 3徐策跑城-湛湛青天不可欺 4宰相刘罗锅-我自知天生就不雅模样 5宰相刘罗锅-阎王爷被我下大牢 6宰相刘罗锅-叶国泰撒下了弥天大谎 7宰相刘罗锅-一支笔权作了十万铁甲 8贞观盛事-步款款迈入了豪华门第 9贞观盛事-开御园小女偕婿去游玩关栋天:著名京剧演员关正明、李蔷华之子,一级演员,随父学艺,工老生,宗余(余叔岩)派、马(马连良)派。嗓音天赋极佳,音色宽亮醇厚,1978年入武汉京剧院,1984年调入上海京剧院,并获中青年演员调演大奖,1987年获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奖赛"最佳演员奖"(与于魁智并列第二),1988年获全国京剧新剧目汇演"优秀京剧新剧目奖",及国家一级演员职称。上海京剧院文革后重点创作剧目中,领衔主演十集连续剧《乾隆下江南》、五集连续剧《潘月樵传奇》与“国家舞台精品工程”《贞观盛事》。擅演传统剧目《打金砖》、《红鬃烈马》、《战太平》、《四郎探母》、《乌盆记》、《击鼓骂曹》、《碰碑》、《龙凤呈祥》、《空城计》、《白蟒台》。
1曹操与杨修-青天外白云闲风清日朗 2曹操与杨修-适才间言语不周请宽宥 3曹操与杨修-休流泪莫悲哀 4廉吏于成龙-飞觚流觞甘泉涌 5廉吏于成龙-轻车简从暗查访 6廉吏于成龙-倾玉壶斟满了美酒一盅 7廉吏于成龙-眼前景况非料想 8廉吏于成龙-膺圣命驻东南雄镇海疆 9廉吏于成龙-于成龙老泪纵横似泉涌 10贞观盛事-国运昌盛福无限 见彩马犹见六骏面 11贞观盛事-今日里虽未逢典礼吉庆 你休要害怕莫心惊 12贞观盛事-物华锦绣映春光 13贞观盛事-鱼水相交君与臣 14贞观盛事-月儿如钩遥挂长空 心潮如浪急翻滚 15贞观盛事-紫癜开宸阙朗霞光千丈大约在20世纪20年代,京剧史上产生了以“余、言、高、马”为代表的四大须生。即: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但之后,高庆奎因嗓疾而渐退舞台,余、言于40年代先后去世,“四大须生”的提法随即有所变化,“马、谭、杨、奚”的称谓在民间广泛地流行起来。即: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
1马连良-甘露寺-劝千岁杀字休出口 2谭富英-战太平-叹英雄失势入罗网 3奚啸伯-白帝城-点点珠泪往下抛 4杨宝森-击鼓骂曹-谗臣当道谋汉朝空城计,这是一种心理战。在己方无力守城的情况下,故意向敌人暴露我城内空虚,就是所谓“虚者虚之”。敌方产生怀疑,更会犹豫不前,就是所谓“疑中生疑”。敌人怕城内有埋伏,怕陷进埋伏圈内。但这是悬而又悬的“险策”。使用此计的关键,是要清楚地了解并掌握敌方将帅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征。诸葛亮使用空城计解围,就是他充分地了解司马懿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才敢出此险策。诸葛亮的空城计名闻天下。此事虽是小说家演义,其实,早在春秋时期,真的出现过用空城计的出色战例。
1马连良-空城计-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2谭富英-空城计-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 3谭富英-空城计-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4奚啸伯-空城计-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 5奚啸伯-空城计-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6言菊朋-空城计-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 7言菊朋-空城计-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8杨宝森-空城计-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 9杨宝森-空城计-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10余叔岩-空城计-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梅兰芳,名澜,字畹华,祖籍江苏泰州,1894年10月22日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是世界人民熟知的戏曲艺术大师,我国最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京剧艺术事业,在半个多世纪的舞台实践中,他继承传统、勇于创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将我国戏曲艺术的精华集于一身,创作了众多优美而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的优秀剧目,发展并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 ,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大家风范的表演艺术流派--梅派。他对现代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国内外,梅兰芳先生被誉为伟大的演员和美的化身。因此,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三大主要表演体系之一。
1霸王别姬-劝君王饮酒听虞歌 2二堂舍子-又听得二娇儿一声请 3穆桂英挂帅-大炮三声如雷震 4生死恨-夫妻们分别十载 5太真外传-万岁爷把羯鼓一声来响 6天女散花-云外的须弥山色空四观 7西施-水殿风来秋气紧统一教育网 夕阳红教育中心
Copyright © 2008 - 2025 tongyi.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