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夕阳红教育 >> 艺学人生 >> 曲苑杂坛 >> 列表
《大话成语》是一档娱乐教学节目。突出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以成语故事为主要内容,用评书来向人们演绎成语的魅力,真正的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每期节目讲2-3个成语,并且每期节目之间都有故事情节相关联,老少皆宜,雅俗共赏。 著名的评书表演艺术家,辽宁省文联副主席田连元老师的众多评书受到全国观众的一致好评,像《杨家将》、《水浒传》、《小八义》等评书都是脍炙人口的,这次他用评书的艺术风格讲成语故事,相信一定能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 《大话成语》节目不仅能够让观众听成语故事,同样也能在收听故事的同时,感受成语的道理,可谓是寓教于乐。
026_骥服盐车+困兽犹斗 027_樵柯烂尽+青门种瓜 028_强做解人+按图索骥 029_辽东白豕+暮夜无知 030_南山可移判不可移+牝牡骊黄 031_茕茕孑立+青蝇吊客 032_胶柱鼓瑟+纸上谈兵 033_围魏救赵+孙庞斗智 034_入幕之宾+请君入瓮 035_两虎相斗+负荆请罪 036_户限为穿+候门如海 037_蕉鹿之梦+黄粱美梦 038_奇货可居+待价而沽 039_橘华为枳+开门缉盗 040_南山有鸟,北山张罗+剖腹藏珠 041_安步当车+安贫乐道 042_狂奴故态+龙蛇飞动 043_竭池求珠+竭泽而渔 044_举案齐眉 045_众志成城+三人成虎 046_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发指眦裂 047_怒发冲冠+完璧归赵 048_前度刘郎+杳如黄鹤 049_人神共愤+如坐针毡 050_卜昼卜夜+马革裹尸陈素真本名王若瑜,八岁随养父陈玉亭学戏,改名陈素真,同年拜孙建德为师学青衣,艺宗祥符调。十岁登台,为豫剧第一代女演员。凭着自身的才艺创造新腔,把一部“送客戏”《三上轿》唱成“留客戏”,在当时影响深远,在民间流传“卸了牲口卖了套,也要看看狗妞的《三上轿》”的顺口溜。16岁被观众誉为“河南梅兰芳”,17岁加入樊粹庭先生组建的豫声剧社,靠三部“樊戏”赢得“豫剧皇后”的桂冠,22岁在西安又获“梆子大王”称号。1936年上海百代公司为其灌制10张唱片,成为豫剧灌制唱片第一人,同年病嗓。1937年赴京学艺,同年与樊粹庭合办狮吼剧团。此后,她开始在唱腔、表演、化妆、服装等方面进行革新,开创了豫剧的水袖功、辫子功、扇子功、闪身、搓步等,从而丰富了豫剧的表演手段,期间演出了樊先生编的《三拂袖》、《霄壤恨》、《女贞花》、《涤耻血》、《柳绿云》、《凌云志》、《义烈风》、《克敌荣归》等新戏。 陈素真的唱腔古朴典雅,含蓄俏丽,表演细腻传神,规范讲究 身段优美、行动如飘,被专家亲切称为“豫剧舞台上的一尊美神”。她的晚年常演剧目有《宇宙锋》、《梵王宫》、和《拾玉镯》等。陈素真从艺66年,积一身绝技,文武生旦不挡,唱念做打俱佳。“艺不惊人死不休”被其奉为座右铭。她继承传统,勇于创新,开创了豫剧舞蹈化、技巧化、形式美之先河,形成独具一格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陈派”艺术,成为豫剧祥符调卓有成就的代表、集大成者。
01捡柴-羞答答出门来将头低下 02-宇宙锋-到此顾不得礼仪颜面 03-春秋配-你问他因为何事荒郊走马 04-宇宙锋-我何不将计就计享有中国“曲剧皇后”称号的张新芳,南阳邓州市人。她天资聪慧,记忆力强,嗓音洪亮,善于模仿,从7岁开始学唱戏,9岁便已在曲剧舞台上唱红。从艺66年来,张新芳演戏100多部,尤以擅演悲剧人物见长,她主演的《陈三两》、《秦香莲》、《荆钗记》以及后来的《祥林嫂》都是其代表作。她的唱腔高亢嘹亮,豪放有力,清脆委婉,韵味深厚,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被观众誉为“曲剧皇后”。 《陈三两》是张新芳的代表剧目,自1947年以来,累计演出超千场。但她从不固步自封,因循守旧,而是在保持曲剧传统风格的基础上,成功地吸收兄弟剧种的唱腔艺术。1959年,毛主席观看了张新芳演的《陈三两》后大加赞赏,梅兰芳、田汉等戏剧界知名人士也给予了高度评价。之后《陈三两》被多种剧种移植与搬演,并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成戏曲故事片。与张新芳的艺术造诣相得益彰的是她的有口皆碑的艺德,是她对广大观众的一腔赤诚和对曲剧艺术的一往情深。 张新芳以其超凡的艺术成就,创造性地丰富了曲剧的艺术内涵,拓展了曲剧的表演领域和流行地域,成为河南曲剧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她最突出的特点在唱腔方面。首先是本色的嗓音,充溢着高亢纯净的大腔大口之风格,质朴而厚实;其次是她的发声,听过的人都会有种“冲”和“重”的感觉,尤其是咬字,字字珠玑,铿锵硬朗;再就是她的唱腔本身的特色:初听仆拙,细听委婉,再听则始认知绕梁之妙。在众多的戏曲流派之中,张新芳的唱腔可算是百听不厌者之一。
01陈三两-自幼儿随爹爹苦读文章 02陈三两-陈魁好比一只虎 03陈三两-为陈奎操碎我一片心肠 04祭塔-想起来当年事叫娘悲伤 05孟姜女-进花园去观风景 06孟姜女-走一山又一山山山不断 07秦香莲-不告天來告地 08秦香莲-儿呀快走 09秦香莲-剪烛伴读情意深 10秦香莲-接过来这杯茶 11秦香莲-爬千山过万水将难受尽 12秦香莲后传-奉相命我再把皇姑見 13秦香莲后传-母女匆匆离京城崔兰田1926年出生于山东曹县。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崔派”艺术创始人。国家一级演员。系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河南省剧协副主席。她自幼家境贫寒。11岁入太乙班学艺,师从周海水、贾锁学须生,3个月后即能登台演出。不久便主演《东吴大报仇》、《胡迪骂闫》等须生戏。在樊粹庭先生帮助下,得与常香玉及名小生常景获、名须生曹子道等联袂演出《桃花庵》、《贩马记》、《蝴蝶杯》、《卖苗朗》等剧。在西北剧坛享有盛誉,成为与陈素真、常香玉齐名的豫剧明星。1949年自组兰光剧社,1951年回河南任安阳市人民豫剧团团长。1956年任安阳市豫剧团团长。同年参加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会演,获演员一等奖。1957年拜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白云生为师。她所主演的《秦香莲》、《桃花庵》、《卖苗朗》、《三上轿》被称为“崔派”四大悲剧。其唱腔以下五音为体,兼用上五音,同时融会秦腔、曲剧、河北梆子、京昆等姊妹剧种的音调,唱腔旋律丰富多彩,发音长于鼻腔共鸣,音域宽广,行家总结为“气不暴,声不抢,字不逼,音不撞,形不露”;行腔朴实,较少使用花腔,表演形“静”而实动。多演端庄贤淑善良坚贞而又命运悲惨的妇女形象,为豫西流派的杰出代表,豫剧“五大名旦”之一。崔兰田同志是豫剧表演艺术家和教育家。她所开创的“崔派艺术”是我国豫剧五大艺术流派之一,艺术功底颇为深厚,艺术造诣亦达较高境界,和常香玉、马金凤、陈素真、闫立品等同志一样,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
01崔兰田《二度梅》 02崔兰田-窦氏一阵泪双倾啊 03崔兰田-二度梅-陈杏元上丛台珠泪落下 04卖苗郎-老公爹你再莫要怒声声 05三上轿-小娇儿哭一声啊我的心如刀切 06桃花庵-九尽春回杏花开 07桃花庵-妹妹只哭得两眼红肿《大话成语》是一档娱乐教学节目。突出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以成语故事为主要内容,用评书来向人们演绎成语的魅力,真正的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每期节目讲2-3个成语,并且每期节目之间都有故事情节相关联,老少皆宜,雅俗共赏。 著名的评书表演艺术家,辽宁省文联副主席田连元老师的众多评书受到全国观众的一致好评,像《杨家将》、《水浒传》、《小八义》等评书都是脍炙人口的,这次他用评书的艺术风格讲成语故事,相信一定能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 《大话成语》节目不仅能够让观众听成语故事,同样也能在收听故事的同时,感受成语的道理,可谓是寓教于乐。
051虎符救赵+醇酒妇人 052楚囚南冠+髀肉复生 053三户亡秦+求田问舍 054色衰爱驰+咄咄书空 055结草衔环+狐死首丘 056于思于思+挥汗成雨 057鹅行鸭步+蜂目豺声 058故剑情深+六月飞霜 059切齿拊心+图穷匕见 060枕戈待旦+先我着鞭+面无人色 061移花接木 062噤若寒蝉+白驹过隙 063龙泉太阿+青鸟使者 064绠短汲深+暗渡陈仓 065九牛一毛+白云苍狗 066沧海疑珠+国士无双 067居官守法+忠言逆耳 068邹缨齐紫+刻画无盐 069尹邢避面+蓬头历齿 070百折不挠+宽猛相济 071功苦食淡+亲痛仇快 072奉令承教+轻裘缓带 073半面之交+优孟衣冠 074包藏祸心+乌合之众 075抱薪救火+鞭长莫及《大话成语》是一档娱乐教学节目。突出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以成语故事为主要内容,用评书来向人们演绎成语的魅力,真正的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每期节目讲2-3个成语,并且每期节目之间都有故事情节相关联,老少皆宜,雅俗共赏。 著名的评书表演艺术家,辽宁省文联副主席田连元老师的众多评书受到全国观众的一致好评,像《杨家将》、《水浒传》、《小八义》等评书都是脍炙人口的,这次他用评书的艺术风格讲成语故事,相信一定能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 《大话成语》节目不仅能够让观众听成语故事,同样也能在收听故事的同时,感受成语的道理,可谓是寓教于乐。
076蟾宫折桂+目不识丁 077要言不烦+寥若晨星 078惜玉怜香+朝云慕雨 079杏林春满+日薄西山 080数典忘祖+利令智昏 081吴牛喘月+唱筹量沙 082不欺暗室+病入膏肓 083博士买驴+三纸无驴+非驴非马 084不食周粟+以暴易暴 085冰清玉润+君子固穷 086定于一尊+焚书坑儒 087杵臼之交+分我杯羹 088杜渐防萌+无出其右 089飞短流长+呆若木鸡 090临渴掘井+期期艾艾 091断头将军+大树将军 092亡戟得矛+首鼠两端 093倒屣相迎+割席分坐 094高屋建瓴+黄袍加身 095洪桥捎书+噬脐莫及 096归马放牛+合浦珠还 097更令明号+束蕴请火 098狗猛酒酸+再作冯妇+负隅顽抗 099鼓盆之戚+弄玉吹萧 100一叶障目+管中窥豹+南风不竟秦腔又称乱弹,源于西秦腔,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明末无名氏《钵中莲》传奇中使用了〔西秦腔二犯〕的曲牌,故知其源于甘肃。甘肃古称西秦,故名之。清康熙时,陕西泾阳人张鼎望写《秦腔论》,可知秦腔此时已发展为成熟期。待到乾隆年间,魏长生进京演出秦腔,轰动京师。对各地梆子声腔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 秦腔唱腔为板式变化体,分欢音、苦音两种,前者长于表现欢快、喜悦情绪;后者善于抒发悲愤、凄凉情感。依剧中情节和人物需要选择使用。板式有慢板、二六、代板、起板、尖板、滚板及花腔,拖腔尤富特色。主奏乐器为板胡,发音尖细清脆。 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细腻、深刻,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角色行当分为四生、六旦、二净、一丑,计13门,又称“十三头网子”,表演唱做并佳。辛亥革命后,西安成立了易俗社,专演秦腔,锐意改革,吸收京剧等剧种的营养,唱腔从高亢激昂而趋于柔和清丽,既保存原有的风格,又融入新的格调。
01我周仁并非是忘恩负义(任哲中) 02到处奔波寻娘亲(刘茹慧) 03好一个奇男子英俊少年(肖若兰) 04家住陕西韩城县(武西民) 05老爹爹莫要那样讲(马友先) 06实可怜(王保易) 07他将我拉拉扯扯到衙门(肖玉玲) 08王朝马汉一声禀(张兰秦) 09我夫妻多年来索有情分(张咏华.陈妙华)武俊英,女,蒲剧旦角。祖籍山西新绛。她的唱腔优美委婉,声情并茂,风格独特。代表剧目有《苏三起解》、《西厢记》、《送女》、《西厢记》、《玉婵泪》等。 武俊英深受群众喜爱,不仅仅是因为她戏唱得好。她出名后,演出活动十分频繁,但却从来不端名家架子。她常说:“人民需要艺术,艺术离不开人民”。所以,她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常年下乡随团演出,每年她都要演出200多场。热情的戏迷有时要求她加演节目,她也从不回绝。有时戏演完了,戏迷们不愿走,她就清唱。她认为,戏迷们辛辛苦苦跑来看戏,她苦点累点不算什么,一定要让观众们高兴而来,满意离去。另外,她每每到乡村演出,都要打听当地有没有厂矿、革命军人或敬老院等。如有,她就组织演员前往进行义务演出。许多年来,她始终坚持这一原则。所以,她在老百姓中的声望也越来越高。有一位病卧在床的老太太曾说:“这一辈子恐怕难看上武俊英唱戏了。”武俊英得知后,就和丈夫两人大雪天步行到老人家里,专门为她一个人唱了一场戏,感动得老太太在病床上哭了。2001年5月1日,武俊英到正在修建中的运三高速工地演出,工人激动地将她围住,要求与她合影,武俊英不嫌人多和麻烦,一一答应他们的要求。每到一处,武俊英演唱完毕,不但要和老百姓同娱同乐,还会请戏迷们对她的唱腔提出意见,她也不断改进自己的唱腔艺术,使“俊英腔”在舞台上演出时情先于声又情溢于声,更具艺术魅力。 武俊英说:“古人有一句话,宁舍十亩田,不舍一场戏。”意即演员们非常珍惜每一次的登台演出。而武俊英经常把上台演出的机会让给年轻人,在她的影响下,许多演员也都纷纷效仿。在这种体制下,该团的演出经常获奖。演员王艺华、吉有芳先后分别获得中国戏曲梅花奖。一大批年轻演员已崭露头角,如贾菊兰、王苗苗、程小荣、杨燕燕、李小芳等青年演员已深受广大戏迷的喜爱。目前,运城市蒲剧团拥有3个梅花奖演员,10个杏花奖演员,12个龙门奖演员。所以,在戏迷们的眼里,武俊英是一个好演员,而在蒲剧团青年演员的心中,她还是一个好老师,好领导。 所获奖项:山西省振兴戏曲青年团调演主演金牌奖;山西省蒲剧青年演员杏花奖广播大赛第一名;第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首届中国戏剧节优秀演出奖。现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01晚钟撞暮鼓敲月明花暗 02监禁一年今起解 03窦娥女在狱中凄惨悲痛 04余郎夫且息怒休把脸变 05老爹爹苦哀求余郎不允 06我本是良家女父为官宦统一教育网 夕阳红教育中心
Copyright © 2008 - 2025 tongyi.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