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夕阳红教育 >> 居家社区 >> 传统文化 >> 列表
钱文忠教授以《弟子规》原文内容包括为人子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为人处世应有的基本理念和规范为纲,充分融入对现实的深层次思考,穿插上百则故事和案例,精辟阐述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等思想,并解释这些行为规范对于现代人的巨大作用,针对目前社会中存在的诸多道德危机问题,提出建设性的解决之道。
01 规矩的作用 02 入则孝之一 03 入则孝之二 04 入则孝之三 05 入则孝之四 06 出则弟之一 07 出则弟之二 08 谨之一 09 谨之二 10 谨之三 11 谨之四 12 信之一 13 信之二 14 信之三 15 信之四 16 信之五 17 泛爱众之一 18 泛爱众之二 19 泛爱众之三 20 亲仁 21 余力学文之 22 余力学文之二傅佩荣教授,学术专长:儒家、形而上学、先秦哲学、宗教哲学。曾开设课程:宗教哲学、哲学与人生、如家哲学研究、形而上学、论语解读、哲学英文、西洋哲学史、先秦儒家哲学。 傅佩荣先生在教学、研究、写作、演讲、翻译各方面皆有成就。近三十年都在研究哲学,近二十年都在研究国学。由于父母信教的原因,西方的传统从小对他影响很大,所以他先学习了西方哲学。二十三四岁开始学中国的哲学,进入台大哲学研究所,师从方东美先生,了解了中国的哲学有独特的价值,才真正开始对中国哲学的研究。40岁以前接触的都是儒家的思想,40岁以后开始专心研究道家思想,50岁以后就研究《易经》。五十岁以后,专心注解传统经典,已重新解读《论语》、《孟子》、《老子》、《庄子》、《易经》,在国学经典诠释方面有相当重要的影响,这次为大家带来的是老子“道”的智慧,敬请关注!
第一集 虚无主义的危机 第二集 与儒家的三点差异 第三集 从认知提升到智慧 第四集 道是什么 第五集 道与德的配合 第六集 从道来看万物 第七集 圣人的定位 第八集 圣人的表现 第九集 圣人的榜样 第十集 慈:慈爱对待人与物 第十一集 俭:节俭珍惜万物 第十二集 不敢为天下先凝聚着中国古圣先贤古老智慧的《易经》,曾被误解为就是一本算命的书。其实,算命只是它最小的用途,那么《易经》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神秘的《易经》,也称《周易》,是一部既古老又新奇,既陌生又熟悉,既高深莫测,又简单容易的书,是解开宇宙人生密码的宝典。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在努力探索着宇宙人生的奥秘,但是直到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仍然没有破解宇宙的秘密,难道我们的老祖宗,在几千年以前就做到了吗?什么是《易经》?什么是阴阳?什么是太极?什么是八卦?《易经》还给了我们三把钥匙,这三把钥匙都是什么?我们又如何才能够读懂《易经》?而懂了《易经》的道理,对于我们的人生会有什么意义呢?现代人又如何利用《易经》的原理来趋吉避凶呢?且听曾仕强教授娓娓道来,为您解开《易经》的密码,揭开《易经》神秘的面纱……
第一讲 何为易经 第二讲 何为阴阳 第三讲 何为太极 第四讲 何为八卦 第五讲 八卦成图 第六讲 易有三义 第七讲 善易不卜 第八讲 卦有何用 第九讲 解读乾卦 第十讲 解读坤卦 第十一讲 乾坤人生 第十二讲 破解命运 第十三讲 易经与家庭 第十四讲 卦的象数理 第十五讲 超越吉凶说起道教,人们首先就会狭义地想到那些青布道袍、长发垂髫,仗剑舞步,画符祛邪,隐修炼丹的道士,其实,这些只是道教的表象。道教是个很大的概念,过程有修真、修性、养生、长生术等等。了解道教文化,不是想让你从教隐修、成神成仙。主要是想让你解脱现实生活里纷繁复杂琐事的烦扰,培养一个宁静、淡泊、祥和、自然的健康心态。以道教的智慧使你超脱豁达、明心睿智、颐养天年,享受轻松愉快的美好生活,这才是我们的真正初衷。
第一集 道法自然 第二集 非常道《易经》为群经之首,被称为天人之学。历来广为人知却又神秘莫测,它是古人智慧的 结晶,蕴含了天地万物变化的规则。台湾大学傅佩荣教授从卦象入手,深入浅出,娓娓 道来。“不学不一定会,学了不一定会,学会终生受用”,傅佩荣教授教会我们从《易经》中学习为人处事的智慧,为我们呈现一部能够听得懂的《易经》。《易经》是群经之首、中国传统文化之源,它被西方人称为中国的“圣经”和“智慧之书”,对中国的哲学、医学、天文、政治、伦理、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科技发达的21世纪,这部东方的大智慧百科全书将散发怎样的光芒呢?它永恒的智慧又将给现代的中国人怎样的启发?
第一讲 《易经》是什么? 第二讲 《易经》的由来 第三讲 《易经》的卦象 第四讲 自强不息—乾卦 第五讲 厚德载物—坤卦 第六讲 非吉则利—谦挂 第七讲 面对困境的智慧 第八讲 自求多福的方法 第九讲 《易经》的现代意义蔡礼旭细讲《弟子规》,共分40集。 《弟子规》是人们的生活规范,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其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弟子”是指一切圣贤人的弟子,“规”“夫见”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解。所以是每个人,每一个学习圣贤经典、效仿圣贤的人都应该学的。《弟子规》没做到,学习别的经典就很难得到真实慧。
第一讲 人生最难的不是奋斗,而是抉择 第二讲 建立理智,才能下对抉择 第三讲 “孝”是德行根本,教育首重孝道 第四讲 抓住根基,将圣贤教诲落实在夫妇之伦 第五讲 家庭教育与家庭经济 第六讲 孝悌家风的承传与家庭教育的误区 第七讲 孝敬之心从感受父母恩德起 第八讲 用恭敬心孝养父母的身、心、志 第九讲 做好学业、事业和家业,让父母放心 第十讲 防微杜渐,从小养成廉洁有守的品格 第十一讲 真正的富贵与快乐,从至诚孝亲开始 第十二讲 改正坏习气,习劳知感恩 第十三讲 自理自立,修身立德,善谏亲友 第十四讲 立身宝箴---存好心, 行好事 第十五讲 孝无终始,树立家教风范 第十六讲 平等礼敬,和谐万事万物之本 第十七讲 轻财谨言化解怨忿,长幼有序进退有礼 第十八讲 生活教育,长养孩子恭敬之心 第十九讲 子女应对进退应有的礼节 第二十讲 孝悌的社会延伸 第二十一讲 自我管理与做事能力的训练 第二十二讲 食衣住行中的礼仪 第二十三讲 爱物敬人,替人着想是第一等学问 第二十四讲 持身恭谨, 仁以为己任 第二十五讲 责任的承担是成长的开始 第二十六讲 细节之处也要为对方着想 第二十七讲 言而有信 第二十八讲 “信”在五伦关系中的应用 第二十九讲 承传智慧,做有信义、有道义的炎黄子孙 第三十讲 建立“言而有信”的风范 第三十一讲 承诺守信与是非判断 第三十二讲 积善之方与改过之法 第三十三讲 教育孩子要以德为本 第三十四讲 “错”与“恶”在一念间 第三十五讲 万物同体,皆须仁爱 第三十六讲 爱是用心感受对方的需要 第三十七讲 隐恶扬善,爱敬存心 第三十八讲 宽厚待人与传统师承 第三十九讲 师承的心法“君、亲、师” 第四十讲 解行相应,志在圣贤 后记 ---和谐人生的法宝统一教育网 夕阳红教育中心
Copyright © 2008 - 2025 tongyi.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